“站在未来看现在,我们正走向如何与AI相处的多岔路口,年轻人需要了解和理解它,学会用它的渊博和不倦、引导它成为伴随一生的伙伴。站在现在看未来,重构将是关键词,人工智能将成为我们每个人的助理,期待学子们通过AIGC助力,在现代创新写作大挑战上赛出佳绩,窥见未来!”
贺樑
华东师范大学软件学院副院长,教育部人工智能专家
“问题并不在于人工智能是否会使我们目前的某些工作变得多余。当然会!如果人工智能能做得更好,它就应该去做。问题是,作为人类,我们接下来会做什么?我们将如何使用新的工具,如何适应新的现实,如何在人工智能接管过去专属于人类的任务、工作和角色时提升我们的智能?这就是这场竞赛的意义所在。”
史进德
前路透社全球总编辑
前路透社中国区主席
“在人机合作共存的时代,我们不必惧怕技术的革新,重要的不是“工作岗位”的线性推演,而是我们的优势是什么? AI工作,对于底层数据依赖性是非常大的。如果对于某一个观点,AI被投喂的数据,不是第一手信息。那么AI给出的观点可能是偏颇的。若缺乏足够的数据,或者数据质量不佳,会严重影响AI给出结果的准确性和性能。数据偏见会直接影响AI模型的决策结果,可能导致不公平的决策或歧视现象。所以,一名有理性的智慧者,要利用AI完成框架工作,但对于AI得出的结论,自己还要做一下逻辑判断。”
余海燕
合肥安生学校校长
“在科技更新换代的时代里,在认知不断被刷新的现实中,AI工具的使用从来都不是学习的目的,而是手段。在教育的语境中,当我们讨论如何驾驭科技而非被其取代时;当我们讨论科技道德、科技向善时,我们思考的是:如何利用科技在孩子们心中燃起好奇的火花,让他们从单纯地学习使用技术,到批判地认识技术,进而通过技术手段去发明创造,实现愿景,改变现实。”
徐吉
深圳爱文学校 校长
“拿上你最顺手的AI工具,自定义你作为内容创作者的工作角色。未来是AI4Media还是Media4AI,由你来决定。”
张家路
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助理教授 耶鲁大学计算机系博士
“AI不仅是一种工具,它还能帮助我们拓展视野、打破局限,用更广阔的思维方式重新理解这个世界。通过这次比赛,参赛者们将深入体验与AI的创作互动,亲身感受科技与人文碰撞的火花。这不仅是一场写作竞赛,更是探索未来协作模式的机会。我坚信,这将为未来的学术研究和专业实践带来全新的思路与无尽可能。”
钱浪
深圳哈罗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创校中方校长 理事长